防疫策略重大調整讓“很多人出乎意料”?梁萬年回答了
很多人覺得出乎意料,沒有想到在這么短時間內能做出這么迅速的策略上調整,當時主要依據是什么?梁萬年表示,疫情到2022年年底的時候,有幾個方面變化我們感覺是可以進一步實行優化調整的時機了。第一是病原體的致病力,確實是發生了明顯變化,在下降;第二,我們整個中國人的主動免疫水平在明顯提升。我們就必須要做出一個抉擇,怎么來有效地平衡我們的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的發展? | 相關閱讀(央視新聞)
53

宗嘉言
現在“專家”一詞在國民中是什么樣的形象,不用我細說恐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。今天早上看為什么選擇在冬季疫情的高峰選擇放開管控的這個解釋,恐怕諸多的網友們和我的感受也是一樣的,專家們自圓其說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的狀態。
專家們沒有說的因素還有很多,這一點其實很多人也都心知肚明,譬如社會情緒的因素,還有經濟的因素等等,到了2022年底可以說是一個爆發的點。如果單獨從疫情來看,上海在去年的3-5月能夠通過極其嚴格的管控把疫情壓下來,只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而到了2022年底,這種措施已經無法再持續下去了。
于是,我們就看到了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幕,那就是2022年的1-11月都在做核酸,然而到12月,大家都陽了。
另外,一個政策轉變的具體效果怎么樣,恐怕也需要公眾的聲音來佐證。我相信,對于大部分打工人而言,對這個轉變的評價還是不錯的。但對于一些家庭中有高齡人群的,恐怕就很難說了,畢竟他們是受到沖擊最大的群體,很多老人因為感染而去世。